智能炒菜机行业发展还在起步阶段,产品普及程度还不是很高,行业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目前智能炒菜机不只是进入家庭消费市场,还在进入商用场所,特别是一些餐馆等领域。可以说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在业内人士看来:美食与机器人的结合,智能炒菜机的兴起,是近年来产业不断向工业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的缩影,也将带动冷链物流、农村电商、精深加工、农业标准化的集大成之作。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国内智能炒菜机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智能炒菜机产业链

智能炒菜机是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烹饪过程自动化的设备,拥有炒、煎、煮、炖、蒸、煲等功能。用户仅需将准备的食物原材料及调料手动投进智能炒菜机,轻触“开始”操作功能键,智能炒菜机即可实现自动烹饪的过程。

中国智能炒菜机行业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原材料供应商,中游环节参与主体为生产制造企业,下游环节涉及销售渠道及消费终端。其中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为中游生产制造企业提供生产智能炒菜机所需的主板、传感器、燃烧器、齿轮、弹簧、电子元件等。中游环节参与主体为智能炒菜机生产制造企业。下游环节涉及销售渠道及消费终端。

随着“懒人经济”和社交媒体传播助力,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在此赛道加码,从传统家电企业美的,到主攻智能厨电领域的厨几、田螺云厨,再到智能家电品牌添可、米博等,智能炒菜机市场呈现井喷之势。从功能上看,智能炒菜机实现了在炒、烤、烩、蒸、焖、炖、煮等方面多种烹饪方式的集合。在软件的配套上,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大多配备海量食谱,供用户选择,同时,产品支持OTA和智能控制,将“懒人”精神、特别是年轻群体的“精致懒”贯彻到底。

随着“无人餐厅”、“智慧餐厅”等概念接连兴起,餐饮智能化趋势愈加明显,商用智能炒菜机需求量不断提高。相较传统餐厅,部分拥有“无人餐厅”或“智慧餐厅”概念的新兴餐厅使用智能炒菜机为顾客烹饪食物,且通过传菜机器人进行送餐,让顾客体验交互式科技互动,顾客用餐体验得以提升。未来,科技对餐饮业的支持力度也会加大。在移动互联深入应用的情况下,经营过程中采用智能化减少人工成本,依靠标准化降低风险的模式会引领行业的创新发展,加快领军企业的发展速度,智能炒菜机、机器人送餐、全自助无人服务餐厅等智能化经营方式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餐饮服务中,真正实现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满意、吃得营养、吃出健康。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表示,疫情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的饮食消费观念越来越关注,消费需求从产品、服务、供应方式、饮食文化等多角度不断提升,会倒逼餐饮业注重各环节的紧密合作及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餐饮服务对食材安全性、季节性、属地性、保鲜度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整个行业会更加重视菜品的营养健康,更加注重就餐环境的科学、合理、舒适。

智能炒菜机行业应用前景分析

如今炒菜机器人在餐饮行业的应用已十分普遍。此前海底捞就曾在财报中提到,其2021年超70家门店配备智能化配锅机。碧桂园旗下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推出的Foodom机器人中餐厅,从配菜、烹制、传菜全部由机器人完成,吸引不少消费者前去打卡。

在北京冬奥会上,炒菜机器人的大面积应用以及独具特色的美食,让不少国外运动员惊叹,炒菜机器人的热度也进一步上升。

智能炒菜机器人是“智造”改变生活的代表之一。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在各行业智能化需求持续释放的大背景下,各种服务型机器人产业显露巨大前景发展潜力。中国智能炒菜机行业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2744亿元增至2020年的836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41%。随着智能炒菜机的市场认可度得到提升,行业不断走向成熟,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炒菜机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并有望在2023年逼近15000亿元。

本报告对智能炒菜机行业进行了长期追踪,结合我们对智能炒菜机相关企业的调查研究,对我国智能炒菜机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市场竞争格局与形势、赢利水平与企业发展、投资策略与风险预警、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等进行深入研究,并重点分析了智能炒菜机行业的前景与风险。

报告揭示了智能炒菜机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国内智能炒菜机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关键词: